诸葛亮死了十几年之后人们因为怀念诸葛亮,而对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推崇备至,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,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。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:“这是诸葛瞻所提倡的。”可见蜀地百姓对诸葛亮的爱戴。而且诸葛亮绝对没有反叛之心,最好的一个证据就是诸葛瞻,诸葛亮唯一的儿子也为了国家战死绵竹,邓艾曾经劝降,诸葛瞻拒绝,这就是气节。

    刘禅在和诸葛亮相处的过程中表现出巨大气度和宽容,因为诸葛亮不是奸臣,但却是权臣,自古权臣有好下场的少,与好坏无关,只是因为与皇权发生巨大的冲突,历史比比皆是,比如霍光,张居正,多尔衮等等,死后下场惨淡。可是诸葛亮没有,不仅死后没有遭到清算连儿子也做了蜀国高官。

    刘禅心中对诸葛亮是有些不满意的,这倒不是说是诸葛亮的错,刘禅对诸葛亮的不满意就像一个孩子对父母的不满意,父母做的再好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自由。但是刘禅表现出对诸葛亮巨大包容和理解。

    不仅在诸葛亮死后给诸葛亮最大尊崇,而且重用诸葛亮给他留下的人才,这样使得蜀汉政权在诸葛亮死后得以延续。从这点上刘禅是宽厚的,睿智的,可是到了后来诸葛亮留下的人才蒋琬,费祎,董允先后离开人世,刘禅重用黄浩,造成了蜀国的衰落。

    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年轻时就显露出超群才华、英雄气概,他身长八尺,容貌伟岸,当时的仁人志士都对他甚为看重。遭遇汉末**,他随叔父诸葛玄避难到荆州,亲身耕种田地,不求闻名显达。

    当时刘备认识到他有奇才,于是三顾茅庐亲自前往拜访;诸葛亮也深感刘备出类拔萃、英姿超群,于是推心置腹地向刘备显示忠诚,两人倾心相交。当时情况危急,诸葛亮献策奇谋亲身出使东吴拜见孙权联吴抗曹。

    帮助刘备取下荆州、益州,刘备称帝让诸葛亮作为丞相。

    刘备死后诸葛亮对外与东吴连好结盟,对内平定南部诸郡,颁定法律制度,整治国军队,所制机械极其精巧,法令严正赏罚分明,作恶者无人不受惩处,为善者无人不被表彰,使国做到官吏不敢违法犯纪,人人奋求上进,道不拾遗,强不凌弱,民风淳厚,秩序井然。这些说起来简单,真正做到却难。

    诸葛亮的智慧,忠诚,志向人品,治理内政,知人善任,着一些品质是历来是被大家所认同,即便抛开三国演义的光环这些也是存在的。尤其值得称颂的是诸葛亮清廉自守,而且在巨大权力面前没有迷失自我,志向始终如一从未改变,也不说诸葛亮是不是以卵击石,是不是愚忠。这些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一生坚守自己所信仰和追求的东西,就这一点值得去尊重。

    【本章阅读完毕,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;https://kpc.lantingge.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