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恩师北归,一众弟子,皆来拜见。国中大儒,亦纷纷投帖。
恩师闭门谢客。唯令大师兄刘备,入舍相见。
“南阳百万之众,可有良策。”待刘备稳坐,恩师遂问道。
刘备答曰“已有对策。”
“可是万全之策。”恩师追问。
“十之。”刘备亦不敢称万无一失。
“十存,已是不幸之大幸。”恩师轻轻颔首。
刘备问道“江淮水情如何?”
“梅雨(来)临时,必有大水。”恩师言道“淮泗七国,恐难幸免。若陛下穿渠引水,筑堤截江。将淮泗大水,皆漫灌南阳。淮泗诸国,反得其利。”
“原来如此。”言及此处,刘备如何能不醒悟。淮泗大水,南阳成泄洪区。减免下游水患。
“淮泗诸国,得此善待,必有厚报。”恩师并不知淮泗八国联盟之事。事实上,蓟王亦未尽知。
“大水之后,南阳纵一片泽国。然陛下,终为世人所弃。”恩师目光清洌无波“可为光武乎?”
“无有王莽篡汉,何来光武中兴。”蓟王一语中的。言下之意,不愿做反贼。
恩师轻轻颔首“少时老夫曾言,天下皆可反,唯王上不可。时至今日,王上仍能恪守臣节,乃社稷之幸也。”
倒行逆施,必然众叛亲离。无论善恶,终归萧规曹随。
见刘备不置一语。恩师忽问“为帝,可乎?”
刘备直言相告“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