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龙江读书网>都市青春>回到过去做财阀 > 第830章 给天才插上翅膀(第一更,求订阅)
    或者说就是用人才去充当天才的助推器。

    算一算时间,爱因斯坦差不多快走了吧,在科学家中,他算是长寿的了,他享年76岁,可是他的科研成果主要出自于什么时期?

    应该说是30年代之前。

    纵观爱因斯坦的一生,他的成果大都发生于其年轻时期。别不信,事实上,大部分科学家都是如此,都是在年轻时完成了人生的大部分成就的。

    因为人类的大脑是会老化,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知觉、记忆、运算速度、推理能力等等都会随着年龄的老化而不断减退的,这种生理现象被称为“流体智力”。

    人的流体智力大概在20岁进入高峰期,在25岁时会达到顶峰,25岁之后慢慢下降,所以年龄越老流体智力越低。

    爱因斯坦在25岁突然领悟,然后在26岁发表相对论,光电效应,质能方程等。

    牛顿是在23岁建立微积分,光学,力学,天文学等。

    海森堡在26岁提出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。

    杨振宁于28岁提出宇称不守恒,几年后得诺贝尔奖。

    可见科研更看重流体智力,超过一定的年限科学家的各项综合指标就不足以支撑科研上的创新。

    20-30岁,这个年龄恰好是最容易出成果的年纪!

    而很多时候,很多科学家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?

    就是他们提出自己的理论之后,受限于流体智力的衰退,导致他们在余生不能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,或者在自己的理论上进一步研究,从而实现阶梯性的跃进。

    人类历史早就证明了一点——天才是有限的,而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庸之人。

    但是人类的科技进步,离不开天才的灵光一现,天才具有更强的天赋,具有更强的观察力、计算力、发现力…因此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触发1%的灵光一闪。

    可是天才总归是屈指可数的,而且天才的年龄也是有限。甚至就连身体也是。结果直接导致了天才的发现,是一群庸才在那里去继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