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既如此,借着推进三反运动的同时,从御史台抽调官员去各地巡视调查,看看地方上改进的情况。”
赵桓心中却思考了起来。
巡视调查!
想法自然是不错的。
只是赵桓暂时,不怎么相信现如今的官员队伍,因为吏治这个大问题还没有彻底的解决。
如今的大宋多数文官,都是靠不住的。
要知道,在后世那样的前提下,都有巡视组内部出问题,有人经受不住诱惑知法犯法。
更别说现在王朝末年,已经是狂妄自负得没边儿的士大夫们。
李纲见赵桓不表态,问道:“官家有什么迟疑吗?”
赵桓直接道:“朕之所以迟疑,是担心安排大批的监察御史去巡视,反而造成地方混乱。”
“要改革,没有志同道合的一批人,做得越多,错得越多,危害也越大。”
“他们会放大政策,会极端化,导致一切走样。”
“恰是如此,朕即便是安排了三反运动,也没有抽调太监去督促,亦或者大范围调查处置。”
“直接就大动干戈,可能扩大化,反而容易乱。”
“朝廷先出三反的诏令通知,给各级官员下了通知,吹了一个风,释放出一些风向,再从东京城慢慢的往外扩张。”
一番话后,赵桓继续道:“没有足够意志坚定的人支撑,朕不会盲目扩大处理。”
李纲听完后心悦诚服。